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男人不懂女人的痛(葉又誠)

1. 要創新,先創心

從計程車的個案可以發現,當這些司機調整了心態,對於工作有著更多的熱忱與使命感,從被動化為主動,自主性出來了,創新就逐漸被醞釀,因為當人變得主動積極,可能就會主動找尋任何能讓顧客開心滿意的方法,進一步去嘗試與實踐,則創新可能就因此產生。

2. 女性所在乎的

消費者的痛點很難抓,如果能找到對的顧客來進行了解,會事半功倍。從男同學在推銷 BB霜時可以發現,很難抓到女性所在乎的痛點,因此在推銷時就難以對症下藥。但同樣是女生,每個人對於產品的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在這過程中,我們有發現有個女同學非常地深入剖析女生可能會在意的要素,如果在收集資料時就有發現她的存在,並進行訪談的話,對於女性的訴求就能抓得很準。所以可以發現,那些對於產品很了解的顧客,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抓到這些資訊往往比行銷人員坐在辦公室空想策略與口號來的更有用。

3. 香港電話沒意義

研究創新產品的擴散必須在產品本身功能上能夠運行的很好的前提下。就像香港為何不採納行動電話的研究,雖然研究指出香港當時不採納行動電話可能是來自於它的複雜性還有不相容的價值體系,但是如果連它的收訊都不是很好的話,那其實有可能根本的原因就在使用者對於手機的通話品質不好,導致使用者不滿意,因而創新無法快速擴展。所以如果創新產品的擴散研究,如果產品本身在功能上就不能達到基本的服務水準的話,那去討論其他可能影響擴散的因素的話,可能就沒有意義。


第六堂課 Three lessons learned
G2 葉又誠

有使命感的員工不用管理(劉家齊)

Reverse Management

上課時提到了使命感能讓工作不只是工作,擁有使命感的員工腦袋疆界會擴大,進而讓工作疆界擴大,最終還可能讓組織疆界擴大。曹格兄對此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察,認為以往服務業管理都是由上而下,但如果擁有使命感的員工,他們自己就能尋找新的機會達成理想,如果管理階層察覺到,也能從員工自主工作中取得好點子。這種管理方式,在某方面來說是由下而上,而有使命感的員工甚至是不用管理的。

我想到很多志工團體就是以這種情況維持。以伊甸基金會為例,志工會提出哪一些國家還需要他們幫忙,或需要甚麼資源,再由伊甸管理層籌措、聯繫當地;如果志工認為自己到那些國家後,需要甚麼技能而自己還缺乏,伊甸也會根據志工意見而安排教育課程。這樣的方式管理層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行政、統合,而非決策。當然,這樣管理方式有好有壞,但卻不可否認,這種組織的向心力,相較之下會比較強。

異花授粉

老師上課提到創新的技巧,其中之一是異花授粉。這讓我想到Dr. Venkatsawany的例子,他運用標準化方式,賦與每一位醫師專門的工作,讓訓練醫師的成本變便宜,這種製造業的生產線方式,使得一次白內障手術只需$65便可完成。

於是,我想或許創新有時候並不需要異想天開、打破框框的點子。有時候借力使力,擷取先人的智慧、既有的經驗,重新排列組合也可以得到相當突出的結果。例如,iPad之中並無軟體或硬體的新技術,但卻可以抓住使用者的需求,讓使用者很直覺得使用。因此,我想有時候我們會被創新所侷限,專注在點子、呈現上,卻忽略了最原始的問題意識。畢竟有些問題,只需小小的改變便能解決,雖然點子不是out of the box,但卻稱得上是好的創新。

適得其樂,又何須創新?

Amish過了將近一世紀「復古」生活,卻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何不適。在他們的生活,科技是不必要的,科技創新也就不需要。這告訴當我們試圖導入新的創新時,必須了解這項創新是否為這些人所需要的,而非單純以自己的角度解讀當地人的生活。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檢視群體目標所追求的境界是坐落何處,再考慮導入的創新為何。例如,Amish如欲追求的目標是生態永存,那他們或許不該一昧排斥科技創新,而是更努力的讓科技創新成能夠持續生態永存。

創新擴散與採納(六) 3 Lesson Learned
劉家齊

WHY五次,重新定義想法(劉憶蓁)

Lesson1:「WHY」×5,重新定義想法

人們對問題的第一個回應,通常不是內心真正的想法。人們生活在團體裡,通常會被外界干擾與影響,有時候為了配合周遭人,不自覺做與週遭人相同的事情,亦或是當局者迷,看不清事情本身的問題,進而定義錯誤。例如之前申請facebook帳號,當別人詢問為什麼申請時,第一個回答為由於裡面有很多遊戲可玩,可是當深入再詢問自己有哪些遊戲好玩,才發現自己其實不常玩遊戲,原來自己申請facebook只是為了與同學之間有所聯繫,而不是最初的原因,因此5WHY可以讓人們更瞭解別人內心的想法。

Lesson2:關心社會邊緣人?

為什麼要關心社會邊緣人?在課堂上有提及到,當社會都不關心邊緣人的時候,會形成社會亂源,我同意這個觀點,因為當這些人不被社會重視,就會做出一些反社會的舉動。假使以國家去關心這些邊緣人的角度來看,政府有時候要真正去了解為什麼這些人會成為邊緣人?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例如政府補助社會邊緣人,但這只是給他魚餌而不是教他釣魚,當有一天政府不再補助,還是會成為社會亂源,或者是些人明明可以融入社會卻只領補助。因此平常大家可以做義工關心社會邊緣人,但也必須做出詳細的配套措施來關心社會邊緣人。

Lesson3:永遠的創新者?

創新者不可能永遠都是創新者,他有可能在某些議題上是創新者,但是在某些議題上是落後者。創新者會因為議題面向或者是時間而改變,沒有永遠的創新者。假使照以上敘述推論,一個人是不是在某特定時間點上可以是創新者也可以是落後者,擁有雙重身份?例如他在科技上接收創新但是在社會議題上不接受。那麼怎樣才能明確定義一個人是創新者?是一個人接受很多創新,只有某一個議題沒有接受,就是創新者?還是以個案來定義?此觀點可以讓人反思,知道定義一個人為創新者比想像的複雜很多。


科管碩一 劉憶蓁

一定賺不到錢!(楊芯儒)

Lesson 1: Amish人落後嗎?
我倒是認為一點也不。我們總是習慣以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別人身上,或許我們認為Amish人不懂變通,食古不化,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才能讓一些東西保留下來,我認為他們不過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罷了。像台灣的司馬庫斯部落,現在仍實行「共產制度」,甚至前幾年才有水電,可能在我們眼裡那樣的生活很不文明,但他們在心靈上得到的滿足卻可能勝過我們任何一位「文明人」。

Lesson 2:萬般皆下品?

我一直很不喜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個價值觀,但偏偏大多數台灣人都有這樣的觀念。我覺得社會上每一種職業都有他們的價值,就像是螺絲釘一樣,可能不起眼但卻少不了,若每個人都能夠專注於自己正在做的事,用心把他做到最好,而不是看著別人的職業想著要如何才能變成跟他一樣,我相信這社會會更美好。

Lesson 3:一定賺不到錢!

不論是課堂上BB霜的叫賣亦或是創新任務募款的討論,都讓我體會到,當你在賣東西時,若只想著要怎麼樣才能賺很多錢,那一定賺不到多少錢;相反的,若你是出自顧客的角度為他們解決問題,那錢財必會滾滾而來。因此如何找到顧客最初的需求,如何解決顧客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對的人(顏瓊玉)

L1. 動手思考也需要學習

「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頗有難度,因為,人常常是在不自覺中學習的,過程或路徑是模糊的。當意識到要留下記錄,那個moment已經過去,只能靠著記憶回溯,用文字或聲音重製那段過程。

接收任務後,與EMBA學長姐有一次線上會議和一次面對面討論,和MBA同學們則有兩次見面討論機會。四次討論會議,我謹記「記錄」這回事,隨身攜帶了蠟筆和相機,試圖做些記錄。可是,也多了些刻意,我因「動手做」而漏掉了部分討論片段,剛剛誰說了什麼?或現在進行到哪裡了?

動手和思考可以同步進行嗎?我發現,我唯有動手「打字」或「手寫」是可以和思考同步的,其他的動手記錄,都會使我與主題分心。這是教育方式給我的制約嗎?姑且不論是或不是,但顯然在學習過程中「動手」是需要學習的,熟能生巧後才能運用自如,幫助學習加分,而非減分。

L2. BB霜啟示錄─求己不如求人

三位男同學在課堂上推銷BB霜處處碰壁,最後因三位女同學協助顧問,因而使銷售成績不致過於難看。眾人皆知,尋求外部資源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要如何找到正確的資源,卻又會考倒一堆人。BB霜案例中,協助男同學找到三位女同學的是老師,結果也顯示,老師找到了「對的」顧問。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為尋找某資訊或某人而苦惱,也常常因某人的提點而恍然大悟。

當自身能力不足時,要尋求外部協助,可是,也要找到對的人提供對的解決方案,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

L3. 創新讓開車變有趣

曾遇過一位很努力經營「事業」的運將,他的副駕駛座上放著一本記事本,詳細記錄乘客上車的時間和地點。他與我分享,長期下來,他可以精準掌握何時該到何地才會被扣到,盡量減少空車的時間。讓開計程車變成一個有趣的生財工作,並非每一個運將都能辦到,這不僅需要創意、巧思,還需要知識,一個運可以利用這些條件改善自己的工作,但要讓群體都獲得改善,則需要使命感,也就是創心。

1026 3LL
顏瓊玉

深藏背後的原因(周千玉)

1. 五個why

課堂上說的問自己五個why,讓我想到一部美國影集,House醫生,他是一個很奇特的醫生,剛開始我認為他是個很極端的醫生,因為他不太相信病患說的話。他總認為病患說的話常常都是不是真實的,背後都會隱藏一些不想讓人知道的事實。他認為這樣反而容易讓他誤判病情,因此他會告訴他的學生,多去觀察、思考、詢問找出真正的原因。後來我發現每個人說的話,重點也許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背後的原因,什麼是影響當事人此刻所說的話,只有不斷的追問下去的時候,會發現當初的原因並不是重點,真的深藏裡面的點在最後面。

2. 中庸真的是對的嗎

對新事物或新觀念,請不要身先士卒、太過勇於嘗試,但也不要落後、敬陪末座。或許這個跟中國的中庸之道有點異曲同工之處,但這真的是對的嗎?如果當初賈伯斯也抱著這樣的信念,固守mac電腦領域,那今天的i系列產品會這麼火紅的影響世界嗎?Neflix又會靠著網路租片起家打敗先進者百視達嗎?到現在這樣的想法似乎在兩岸三地,不斷的影響著我們,在電子產業更是顯著,但也許在未來設計的領域上,可以看到台灣的改變。

3. 到底在賣什麼

在BB霜推銷四回合戰中,因為老師的刻意選擇不瞭解產品的男生,對消費者不瞭解、對產品資訊也不清楚、情報轉換資訊不佳、單用價格來強調,結果是對女性很沒有說服力,實驗數值沒有達到S曲線。讓我不禁想,或許或許推廣者該想,我到底在賣什麼?除了產品資訊掌握度要充足,應該要找到溝通的資訊並散播出去,因為先驅者和落後者和推廣者是有關係的,透過這樣的資訊溝通會改變消費行為。

2010.10.26 Design Thinking in Action Research 科碩一周千玉 G7

( 吳振和)

1. 有趣的S曲線

在BB霜3階段推銷及接納的互動中,我們親身體會了採納的S曲線,雖然我們看到的不是像投影片中的S曲線,但是也達到了S曲線的前半部,會有這樣的結果,有人說是生命週期不夠長,有人說是倉促行銷的方式無法說服人,但我覺得除了以上幾點,另一個原因因該是因為受測者的人數不足,導致無法形成漂亮的S,另外則是推銷者一開始其實沒有掌握到會使用BB霜者的痛點,沒有辦法一針見血地讓創新先驅者及早期接受者接納此產品,因此我覺得,創新固然重要,但好的行銷卻是不可或缺。

2. 請不要身先士卒

「對新事物或新觀念,請不要身先士卒、太過勇於嘗試,但也不要落後、敬陪末座。」這句話是老師投影片中提到的,我想,在創新接納方面,以創新不同來講,對於我所能接受的創新,我是早期接納者或早期大多數熟慮,但我會覺得創新先驅冒險者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對於創新的接納,會取決絕於先驅者的使用經驗,例如,EPC剛出的時候我看了第一代使用者心得後,我就決定了我會買二代(當初硬碟只有4GB),最後也買了二代,因為我接受到冒險者的心得,所以在我覺得先驅者角色的重要,更勝於早期接受者。

3. 創新先創心

創新是否一定要創心?創心是否就會創新?這問題很妙,在看到台灣大車隊的別緻車隊時,我才知道台灣原來也有這樣的服務,這不禁讓我想到小丸子這部卡通中花輪的管家,用心的服務他們;用心很重要,因為很有機會能搓中痛點,創心的人,將心比心,創心的服務或產品,不一定創新,但有較大的機會被多數人採納,飛上枝頭變創新,有人說創新不一定要創心,但我覺得,會被採納的創新,一定在某些點上有創心。

G7-創新採納與擴散10月26心得-資管碩二 吳振和

深入到社會邊緣地帶(林庭如)

(1) 從skin79 BB霜實驗中看創新推廣

  我之前就有用過BB霜的經驗,雖然不是一個很理想的經驗,但仍然對於這樣的商品感到期待,希望廠商能推出改良後的產品。我的想法是在推廣這類型商品的時候以女性市場中可以看中兩個重點。

第一是"女生的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大部分會化妝的女生一定有正在使用的產品,創造出差別性會有利於銷售,例如正式場合使用粉底液、粉餅的完美妝效,日常生活以BB霜快速完妝自然妝感,我們都想要為自己的敗家給個理由。

第二是女生之間的口耳相傳,前幾天我跟同學們聊到我們都會覺得在合購的產品就一定很好吃、或是有新的化妝品上是要等網路上有試用文才敢買,所以女性的市場以人際脈絡為推廣重點我認為是有效的,並且應該抓緊創新先驅者這個脈絡。

  我認為課堂上三位男生以訪問的方式進行推銷如果有先做好暗樁,以一個有說服力的人做為訪問對象並且正面肯定是會有效的。(其實很想要看今天換做三位女生來做一樣的實驗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可惜時間不夠)

(2) 使命感對於創新的正面意義

  大二擔任社團幹部開始就一直在思考使命感這個問題,我常常社團活動中發現一個共同的弊病,就是辦活動上一屆怎麼辦我們就怎麼辦,而活動的意旨變成大家開心就好,久而久之組織變得沒有效率甚至造成到新成員的加入意願等問題。

我曾經在新創辦的活動中擔任活動長,以非常嚴苛的態度要求每個活動並告訴他們活動的目標以及意義,我發現一開始雖然大家會有很多抱怨,但過程中想要辦好活動的使命感,會轉變成活動結束後的成就感,使得活動的活力一屆屆地傳遞下去。

  一個像是服務精神之類的使命感,會使創新推廣者更為堅持與積極地創新,而且其創新對於社會也會有更正面的意義。然而團體間使命感的相互矛盾,應該可以以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做為磨合,使大家以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但是這樣利益為導向的企業中,有以服務為使命感的創新者,可能就受到排擠了。)

(3) 思考方向的廣度

  老師要我們討論以企業來說,使命感對於創新之間的這個命題的時候,我思考的點一直侷限在企業團隊中的創新意義及與我過去的社團經驗做聯想。而我的趴呢思考到了,如果一個創新具有使命感,那創新的廣度就可能深入到社會邊緣地帶。在這個短短的討論過程中,我發現我思考個案的命題的時候,有時候會跟現實的經歷做聯想,然後就會掉進過去經歷的胡同裡,想不出新的想法,應該要更全面地以各個角度去思考,戒之戒之。

旁聽生 統計四 林庭如
創新採納與擴散3LL

人性總是自私的 (呂紹弘)

先進還是落後?

先進與落後都是相對的概念,而都需要有一個基準的比較點才能得出結論,像是環境保護的問題,以現在普世的觀念而言,Amish的確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保護土地的共識,是屬於先進的一群。但這些都還是屬於團體的理念,也許你會說amish是有選擇權的,他們是在經歷過各種體驗,了解之後才選擇重回amish,然而,amish有著強烈的團體壓力,限制族人穿著、生活方式,甚至是觀念,加上有「迴避」這樣的懲罰機制,這種生活環境真的能讓人有足夠的了解去做選擇嗎?一個沒有自由意志去做自己的選擇時,這樣的作法怎麼樣都不算「先進」吧!

到底要得到什麼?

這周提到了asks 5 why的方法,去問到受訪者真正的需要。很多時候,使用者也不知道他需要什麼,或是他真正的問題其實隱藏在背後,唯有透過問問題去挖掘、參透,得到我們想得到的解答。然而,這似乎也和「提問者想要」得到的答案有關係,就拿投影片的例子來說,第一次「為什麼要做運動」的答案從健康、減肥,一直導引到社會壓力,這也許就是我們原本就預期要得到的答案,但是如果再繼續問呢?會不會再得到其他更深層的答案呢?所謂的問題深度的標準到底又該如何界定?

人性總是自私的

為什麼要關心社會邊緣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我也愣住了!也沒人強迫一定要關心這些弱勢的人民,那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要關心社會邊緣人呢?社會邊緣人已經處於社會弱勢,在最困苦的時候若還繼續遭受社會異樣的眼光,無情的排擠,可能會狗急跳牆而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殺人放火?自殺攻擊?是否那些冠冕堂皇、正氣凜凜的話的背後,藏著的其實是最自私的人性?問題的答案,是否其實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罷了!

創新採納與擴散 3LL_20101026
科管一 呂紹弘

曖曖內涵光(李佩樺)

1. 請不要身先士卒

這星期創新與擴散的take home notes應該就是「對新事務或新觀念請不要身先士卒、太過勇於嘗試,但也不要落後、敬陪末座」。我認為這句話的概念其實蠻弔詭的,正如老師所說,這句話當中隱含的其實就是中國人的中庸之道。所謂中庸,意即執其兩端取其中。

但其實中國的中庸之道在近世紀被詬病以久,因為中庸之道強調的就是內心修養,不強出頭也不特異獨行,這樣的想法正好與西方文化希望強調創新的多元思考恰恰相反。從道理上來看,中庸完全不等於平庸,但在表現上,由於中國文化比較強調曖曖內涵光的內省式表現,導致優秀的人才怯於表現自己,因此在近代的世界舞台上比起強調個人主義的西方文化,我們真的是比較吃虧!

具有創新思維的人通常思想都比較天馬行空,但在東方這樣的學生通常會被老師認為是問題學生,因而抹煞了其創新思考的天份。中庸的概念是避免太過於搶先變成砲灰以及太慢跟上變成落後,但也許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該反省的是如何用精確的眼光去判斷什麼是未來的潮流,搶當成功的領頭,對於不了解的事物懂得分析並且「停看聽」之後再接受,而不是盲目追從。因此我認為,新世代的我們在面對東西方文化衝擊的同時,學習從中截長補短取其中庸,才是成功的中庸之道。

2. 並非受人敬重

這星期我們討論到在各個時期接受的特性,可以分為:創新先驅者(冒險精神)、早期接受者(備受敬重)、早期接受大多數(深思熟慮)、後期接受大多數(謹慎多疑)以及落後者(傳統保守)。這種分類法我認為有點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在早期接受者具有備受敬重的這個特性,這兩項因果有點本末倒置。

我認為應該是早期接受者在這項創新成功之後,眾人才會佩服他的眼光獨到與先知先覺,因此得到其他人的敬重,而並非受人敬重的意見領袖因為想要繼續獲得尊敬因此成為早期接受者。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有點像是策略中的展望理論。展望理論表示通常越是獲利高的企業面對風險時越不敢投資,反之如此; 放在這裡來就是越是受人敬重的意見領袖在面對創新出現時的風險就會越害怕失敗而不敢挑戰,因此往往是那些較不受到注意的民眾成為早期接受者,然後在創新成功之後這些原本默默無名的民眾反而躍升成為受人尊重的意見領袖了。

3. 109辣妹妝

第二個問題是在於早期接受大多數屬於深思熟慮的這個特性,這個歸類法我認為他忽略了「追逐流行」的這個族群。我認為早期接受大多數其實不一定是深思熟慮,大部分他們是因為受到早期接受者使用後的成功刺激,因而「為了趕流行」而去接受這樣的創新。

其實這個現象在日本女學生當中最明顯,通常在日本女學生中只要有少部分的人採用了部分創新,那麼這個創新幾乎一定會成為流行。舉例來說,過去日本很瘋迷的109辣妹妝就是這樣。一開始只有少部分生意比較不好的服飾店員為了跟生意很好的服飾店做區隔,從當紅偶像安室奈美惠黝黑的皮膚上得來的靈感,希望可以吸引顧客目光來衝業績而採用,結果這項創新馬上在日本女高中生中被廣為接受,但這項創新很快就又消失掉了,主要是因為很快這項流行就退燒了,而這些追逐流行的早期接受大多數人就又去採用另一項流行了!一因此我認為早期接受大多數人到底是不是具有深思熟慮的這個特性是值得再討論的!


創新擴散與採納1026課後心得
科管碩一 李佩樺

遺世的精神(陳慧君)

Lesson 1: 當局者迷
不合理的事物常常「被人適應」了,就如同罹患了白血病,不成熟、沒有功能的白血球異常的增生,但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卻無法察覺,更不會排斥。人在適應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那些不合理的部分,習慣在既有的認知內成長,若直接向他們詢問問題癥結點在哪,往往無法激發出洞見,因為當局者已經麻痺了,所以以局外人特別的觀點切入,透過觀察及親身體驗,一層一層撥開洋蔥般的外殼,才能看到真相!

Lesson 2: 主流文化,盲從?
Amish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種特殊的生活型態也許被認為落後,但因為這份堅持,保留了大家夢寐以求的「桃花源」。我們在主流意識中隨波逐流,是否使用了自己單方面的觀點去定義「落後」跟「先進」?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得到的結論會完全不同。Amish人在追求遺世獨立的精神下,選擇性接受創新,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創新在他們眼裡都是合理、必須的,那誰又能斬釘截鐵地說這是落後的象徵呢?

Lesson 3: 用「熱情」串起的珍珠項鍊
別緻小組的故事,讓我想到了前陣子在招生說明會上聽到的「熱情與珍珠之間的關係」,雖無法一把抓住所有的珍珠,但可以用熱情這條線串起。現實上存在很多舊有的制度與觀念,也許有很多事、工作不盡然能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狀態。與其強迫接受這些自己不滿意的事物,倒不如將這些不滿意進行改造,而這背後支撐的能量來自於熱情,因為有熱情,才願意創造方法,才願意了解使用者,也才更能產生共鳴。就像康世能先生,將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工作結合了自己的能量,不斷進行創新,最後甚至已經超越了一般司機,讓工作為自己發光發熱,並以這份工作為榮,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創造出一個新的、適合自己工作與文化,不再只是單純的take a job!


[創新採納與擴散-10.26]
Lesson learned
陳慧君 科管碩一

不關心社會邊緣人會怎樣?(楊純芳)

LESSON 1: BB霜推銷失敗的原因
究竟為什麼貽叡和孟宏學長會推銷失敗,就我自己來說,這兩位大男孩似乎完全不了解產品,一開始就用海底撈針的方式,嘗試各種讓消費者埋單的策略,卻鍛羽而歸,一開始更斷段使用價格攻略,沒想到女性消費者其實在購買化妝產品時,在意的是功能、方便性與使用效果等。在失敗的背後,我自己有進一步的省思,在做一個創新的擴散時,要先了解被擴散者的需求,以及他們所在乎的痛點。多這一步的思考,相信在進行創新擴散時會順利一些。

LESSON 2: 不關心社會邊緣人會怎樣?
一開始我認為,應該不會怎樣。但聽完包子學姐所舉的例子,我感到當頭棒喝。的確,邊緣人很努力工作,希望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但卻因為弱勢,受到社會的排擠與歧視,就算很努力工作也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又或是在社會上不被接受。這樣的壓力、憤怒與不悅,進而將憤怒發洩在其他人身上。這是一個隱憂,更是一個威脅。如何在事件發生前就察覺,並且進而改善現況,這很重要,卻很困難。創新採納與擴散這門課所教導的,其中一點就是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並了解一件事物背後的原因與脈絡,成為知識領先者,更進一步去執行並且擴散。

LESSON 3: Amish落後嗎?
不,因為他們有自己所堅持的價值,因此他們不能說是落後的。而且一件事情的創新與否,與「觀念」有很緊密的關係。大家都覺得創新的東西,他也許是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一個觀念的轉換。此外,到目前為止,也或許有很多創新根本就不需要,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又或者說是「搞怪」罷了。例如:一般衛生紙都是白色,今天有人把衛生紙做成黑色,雖然很創新,但黑色給人的感覺很髒,不會有人想用黑色衛生紙擦嘴巴、擦手、擦屁股,這個創新很顯然只是一個KUSO的創意。


創新採納與擴散
科碩甲99 楊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