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有使命感的員工不用管理(劉家齊)

Reverse Management

上課時提到了使命感能讓工作不只是工作,擁有使命感的員工腦袋疆界會擴大,進而讓工作疆界擴大,最終還可能讓組織疆界擴大。曹格兄對此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察,認為以往服務業管理都是由上而下,但如果擁有使命感的員工,他們自己就能尋找新的機會達成理想,如果管理階層察覺到,也能從員工自主工作中取得好點子。這種管理方式,在某方面來說是由下而上,而有使命感的員工甚至是不用管理的。

我想到很多志工團體就是以這種情況維持。以伊甸基金會為例,志工會提出哪一些國家還需要他們幫忙,或需要甚麼資源,再由伊甸管理層籌措、聯繫當地;如果志工認為自己到那些國家後,需要甚麼技能而自己還缺乏,伊甸也會根據志工意見而安排教育課程。這樣的方式管理層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行政、統合,而非決策。當然,這樣管理方式有好有壞,但卻不可否認,這種組織的向心力,相較之下會比較強。

異花授粉

老師上課提到創新的技巧,其中之一是異花授粉。這讓我想到Dr. Venkatsawany的例子,他運用標準化方式,賦與每一位醫師專門的工作,讓訓練醫師的成本變便宜,這種製造業的生產線方式,使得一次白內障手術只需$65便可完成。

於是,我想或許創新有時候並不需要異想天開、打破框框的點子。有時候借力使力,擷取先人的智慧、既有的經驗,重新排列組合也可以得到相當突出的結果。例如,iPad之中並無軟體或硬體的新技術,但卻可以抓住使用者的需求,讓使用者很直覺得使用。因此,我想有時候我們會被創新所侷限,專注在點子、呈現上,卻忽略了最原始的問題意識。畢竟有些問題,只需小小的改變便能解決,雖然點子不是out of the box,但卻稱得上是好的創新。

適得其樂,又何須創新?

Amish過了將近一世紀「復古」生活,卻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何不適。在他們的生活,科技是不必要的,科技創新也就不需要。這告訴當我們試圖導入新的創新時,必須了解這項創新是否為這些人所需要的,而非單純以自己的角度解讀當地人的生活。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檢視群體目標所追求的境界是坐落何處,再考慮導入的創新為何。例如,Amish如欲追求的目標是生態永存,那他們或許不該一昧排斥科技創新,而是更努力的讓科技創新成能夠持續生態永存。

創新擴散與採納(六) 3 Lesson Learned
劉家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