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勇於嘗試(陳慧君)

脈絡的重要性

學了再多管理技巧、對理論有在透徹的了解,也不見得就能確切地了解市場的需求。就像醫生對病人,要能清楚了解病人疼痛的部位、痛的方式等等,才能對症下藥。一個好的醫生之所以好,不全然是因為懂得理論多,更重要的是能精確地找到病人的痛點。如黛安芬內衣與海洋動物園改造的例子,沒有正確瞭解使用者需求、閉門造車的結果與產品並不能引起共鳴。

勇於嘗試、接受新事物

勇於嘗試才會有新發現,在創新的過程中,許多成功都是意外的,如課堂上提到的威而剛、落健。尤其是在面對一個不確定、又快速變動的環境下,保持開放的態度,才有機會碰撞出火花,創造價值。

有道理的未必合理

生活周遭的事物,常因習以為常而遭到忽略,思維模式被限制了。例如,沒有人規定只能在柵欄外觀賞動物,但是大家都「習慣」這樣做。會存在的東西就一定有存在的道理,但是,不一定就是最佳方案。這隱藏的意義是,生活周遭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而要如何改善,也是一種創新!


[創新採納與擴散-10.05]
Lesson learned
陳慧君 科管碩一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被操縱的創新(陳嘉純)

LESSON 1:D-School

看到史丹佛設立的d-school,與其他名校紛紛跟進,可見Design thinking的重要性。在台灣,也看到設計思維漸受重視,不過看到d-school充滿白板,鼓勵隨時隨地思考、執行的程度,便覺得台灣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好像我們只是把innovation掛在嘴邊,卻沒有什麼真正的innovation。Design thinking的概念不能只是引進,更應該落實,期待有天台灣也有一個真正d-school(在商學院中)。

LESSON 2:被操縱的創新

人對於創新的意會不一定是理性的,創新的擴散也往往利用了人的情緒。從吸菸在美國迅速地擴散案例學到,香菸商利用了行銷手法引發了消費者對於「吸菸很酷」的意會,與利用女性為彰顯女性主義造成的心理效果,成功地讓美國人吸菸。這可以看出人心其實很容易被操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從事創新活動的人應該要更加謹慎,在思考利用創新來獲得利益之餘,也不該忽略了該秉持用創新來改善社會的正面心態,否則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LESSON 3:為設計而再設計

從對於聯合報頭版的再設計活動中,我發現我們在一心想要創新、與眾不同的同時,卻忽略了本質。只是「為創新而創新」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在進行創新時,應該要回到根本來思考,在接受新作法之前,有什麼舊作法是不應該拋棄的。

3 Lesson learned 企碩二 陳嘉純

從眾心理才是最可怕的(林青青)

Lesson 1:討論需要主席

本週小組創新任務有優秀的APO加入我們討論的行列,使討論可以快速又有效率的進行,讓我深切體悟到之前學Brainstorming方法的時候,第一個步驟就是要選出主席,藉由主席這個角色來使整個討論不偏題,又能讓大家充分發揮能力的討論,讓小組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創新任務。

Lesson 2:高壓不一定服眾,同儕壓力(多數暴力?從眾心理?)才是最有效(可怕?)的!

從課堂上以罰錢來強迫學生講英文的案例討論中,發現當一個創新以高壓的方式去強迫別人接受時,反而會招致反抗。其實不只是高壓政策,凡是以高壓方式要強迫他人去接受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容易受到反彈。這彰顯了老師提過關於「柔韌設計」的重要性。或者以另一個角度來說,設法讓團體中的多數接受這個創新,而相對的少數可能會因為同儕的壓力,或者是從眾的心理,亦或是屈從於多數暴力而跟著接受這項創新,這種方式推廣的政策或是創新,如果政策是善的那倒還可以接受,但若是惡法,或者是圖利特定人士的政策或法令,則是相當可怕的。

Lesson 3:創意不是一切

創新從創意的發想開始,但要能夠得到機構的認同。就如同我們在聯合報的創新挑戰時,必須要考慮到這樣的一個創新,聯合報的人會不會採納。如果機構完全無法認同,這個創新根本不會發生,也就無從考慮起之後的擴散過程了。我們在構思時,常常只有注意到原創跟創意,卻忘了考慮機構的立場。這樣的構想可能在提案階段就被否決了,甚至沒有提案的階段,直接胎死腹中。這樣的創新是無法成功的!

因此我們除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觀察使用者脈絡之外,尚需考量此一創新在機構中的接受程度,才能讓創意順利的擴散。


2010.10.12 3LL
科管所,林青青

創新可能帶來想不到的後果(楊淳雅)

Lesson 1: 創新的偏見

如課堂上舉過的許多例子,我們已經知道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是好的。創新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但一直到設身處地,假想自己是一項創新的提倡人,這份心得才變成了當頭棒喝的體悟。創新人經常認為或相信,經過許久的深入觀察與研究所得出的創新,終究會帶給人們所需要的良好影響。預先假設此創新就應該被接受與擴散,甚至認為如果人們拒絕了這項創新,便是不想要它預期帶來的效果、益處。

以上三點偏見,讓我反思了自己的情況。我在研發一個資訊服務平台的時候,雖然沒有天真地認為創新一定會被接納,但也無可避免地相信自己的成品會改善人們的生活,而欠缺了周全的檢視。幸好我們保持彈性,樂見使用者回饋,也認為服務價值取決於產品與使用者互動的過程(value co-creation),所以能夠以使用者為中心來做設計,提高滿意度。下次在研發過程中,我必須面面俱到地去推演使用者採納創新之後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否符合期待,是否抓住顧客的痛點,甚至創新採納的每一個決策步驟(認知、說服、決策、執行、確認)都可以用以幫助創新產品的自我審查。

Lesson 2:創新的接受

Ronald Burt:「改變意味著接受新作法,也意味著必須捨棄舊作法。」但是,你準備好了沒?

科技促成人類世界快速改變,人們享受著伴隨而來的便利,舊作法也不見得完全被捨棄,如紙本書籍和傳統書信並未消失。但是,有誰可以真的在迎接改變的時候,知道自己要做準備並且知道自己即將要面臨的是什麼?更常見的情況是連創新者都無法預料到世界會因為他的創新而如何做出改變,人類的互動方式、情感層面會如何地被影響。

十年前,談到科技我們會想到冷灰色的寂寞。如今,科技卻能夠帶來溫暖與樂趣。也許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社會失衡並無法完全被消除,我們也總是需要面對意料之外的後果。但學者及實務者正朝著一個有希望的方向前進創新,希望有朝一日大眾在抉擇是否接納一個創新時,能夠予以告知需要的準備。

Lesson 3: Re-Design

我很喜歡原研哉的這句話:「所謂設計,就是讓感覺甦醒,並重新感受這世界。」。Redesign確實很重要,也帶來實質的幫助,3C產品的推陳出新最能夠證明再設計的益處。從黑金剛到iPhone,黑白到彩色、按鍵到手勢、單機到多機一體最後到功能無上限,最後生活裡幾乎不能沒有它,我們真的透過了redesign重新感受了這個世界。


創新採納與擴散 Three Lessons Learned 10/12
資管碩二 楊淳雅

先驅是沒有朋友的(周千玉)

圖利辦考者?

課堂上提及英文檢定考的事情,讓我不禁想到這個議題兩年前和同事討論過,曾經在英檢報考中心工作過的我,看著報考人數多得誇張,需要整整兩個辦公室的人來處理。我心想這到底是圖利辦考者還是真的要讓學生國際化,多少的學校團報考試,而考生的選項都勾選因為學校畢業要求,其實讓我很不開心。

英文考再高又不代表會講話,反而造就亞洲國家強大的補習班,以前和僑生交談的時候,我都會好奇說為什麼馬來西亞人總是可以說多國語言,對於台灣學生光學英文都覺得很難。他們對我說,因為在他們的國家,都是先會聽說再求寫。他們的觀念中學習一種語言,只是為了和別人溝通交換想法,至於語法卻不是那麼的重要。那時我突然領悟到了,原來我們的出發點完全不同,當我在說英語的時候擔心的是我說的對不對,卻完全忘了對方能懂嗎?

然而,教改了這麼多年卻一點也沒有變,用評分來代表一切,或許提供給學生一個快樂學習英語的環境才是件有實質意義的事情。

先驅是沒有朋友的

通常先驅的人是沒有朋友,但社會又需要先知先覺的人。這句話真的讓我感觸很深,在我國中的時候,仍然是一試定終生,且又在明星學校,所以大家都以課業為主,不論同學還是家長的觀念都是這樣的,甚至是要求老師不要給太多課外的活動。

然而對我而言,我超級不贊成這樣的理念,我始終覺得該五育並重,因此我和兩個好朋友,不斷的參加各種活動或比賽,甚至是帶動全班的參與,過程真的很辛苦。大家有各種的理由要補習的、父母干預的、自身不願意的,簡直像革命一樣,連老師都被家長牽罵。當時的我們很孤獨,同學也在背後指指點點。(PS:革命有成功了一半,勸說下大家努力了拿下冠軍)但過了這麼多年後,事實證明,現在的學生不再只以功課為重,所有的課外活動表現也列入考量。

Re-design 要記得本質

設計就是為了讓使用者感覺甦醒,Re-design 要記得本質。設計到底是什麼,我想還是逃離不了人為中心,設計不只是一種美感的吸引,也是一種創新概念的傳達,結合了設計者最深的自我,藉著有形的實體表達無形的意念。設計是種創新,創新不等於標新立異,如果忘記了本質,那麼意義在哪裡?


Re-design課堂學到的三個心得 科碩一 周千玉

也許是制度錯了(陳宛渝)

早期獲知者

在課堂中討論到早期獲知者的特性,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假如要合購,你會找誰幫忙。而當天晚上我有了相似的體會,每年化妝品品牌推出的聖誕彩妝,都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加上我希望搭配周年慶的折扣,所以,我總是會利用網路搜尋國外的網站,希望早一步獲得資訊,因為國外上市的日期多數比台灣早一個月左右。

通常我都會找到不錯的心得分享文,而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會專注的閱讀英文的網頁。從這個例子中,我似乎是彩妝新品的早期的獲知者。從這個親身經歷中,我有個感想,因為這類型的彩妝品常常是限量的,而我常常利用早一步獲得的資訊,決定是否購買,所以即使是很熱門的東西,我仍然可以買到,但是,接著我就會反思,簡單的購物行為,有必要這麼累人嘛?!

但換個角度想,這種限量商品,讓最想要買的人買到,似乎比較符合效益,因為肯花時間是先去蒐尋資訊的人,應該是最想要這樣的東西的人。站在這個角度想,廠商利用針對早期獲知者的策略,希望吸引他們的目光,似乎就變得不太需要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於是,我歸納出應該先了解商品的定位,是限量商品,還是一般性的商品,再針對早期獲知者有一定的策略。

也許是制度錯了

和決策相關例子中,畢業前達到多少英文成績標準的案例,使我感受很大。其時我大學時就面臨類似的情境,台大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GEPT中高級的初試或是同等,假如沒有通過者,補救方式是要修習兩學期、零學分的進階英文。通過考試的規定已經實行多年了,在早期是沒有補救措施的,但因為太多人因此而無法畢業,才有替代方案的實現。

我不禁會想,在施行替代方案前,為何沒先思考是否制度錯誤了,不應該以強迫的方式增進學生英文能力,而施行的補救方案又過於粗糙,我覺得並沒有實際增加到英文能力,課堂的作業和考試又很繁瑣,有點浪費教育資源的感覺。因此,同學們提出的鼓勵方式,自動自發的學習英文,我特別喜愛這樣的方法,在過往的學習經驗中,可以選擇的學習方式,通常效果是最好的,也會讓人特別得懂著珍惜那樣的學習機會。

來了新的,舊的卻去了

在聯合報的案例中,很多組同樣未考慮到的問題是,因為想要創新,而大幅的改變報紙的風格,反而忘了聯合報本身的讀者結構,可能吸引了新的消費者,但卻忽略了舊的,甚至使舊的讀者流失。但很多創新卻往往面臨這樣的兩難,沒有一樣策略是可以吸引到雙邊的消費者的。

我也想到一個類似的例子,台灣在開放陸客來台之後,反而造成本來的日韓觀光客銳減,就是不是件好事,到是見仁見智。但引申到報紙的例子,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吸引到新的使用者,卻流失部分舊有的,另一個只針對舊的消費者的改良策略。兩相比較之後,前者犧牲部份的方法,也許可能是較好的,但人們真的會做這樣的選擇嗎?放棄,似乎不是那樣的容易。


創新的採納與擴散心得
科碩一 陳宛渝

讓感覺甦醒(謝章威)

讓感覺甦醒

「所謂設計,就是讓感覺甦醒,並重新感受這世界」,原研哉說。老師強調這是這堂課最重要的一點。人們的需求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造就了新的設計必須因應時間的變化不斷地創造出來。每個人的品味都不見相同,而且對一項設計的好壞與認同都有差別,所以如何定義一個好的設計是相當難的。或許對我而言,只要能讓我在使用上覺得舒服,而且不會排斥它,我想他就是一個好的設計。

同儕的power

同儕之間的意見交流,的確可以迅速建立起一個人際關係網絡,而且可以很快地得到對一項事情的認知,然後說服使用者該不該使用它。除了四環素的例子,另外線上遊戲社群也能夠體現出這樣的現象。當推出新線上遊戲的時候,遊戲愛好者通常會在論壇發表各自的玩後心得,這些心得通常會影響新的玩家是否嘗試或喜愛的程度。我們不可否認,很多事情都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影響我們下的決策,由此可知,同儕的power實在有夠大!

再發明也很好

Re-design在創新裡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為有re-design所以創新才會不斷被修正和演化。我認為re-design就像是客製化,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把創新推廣給接受者,而會根據本身或組織的需求來做修正,重要是保留本質。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保留此創新原來的本質,而使不同的組織或個人都能去使用它。書上舉的「反毒教育」例子,適時的作出改善(再發明),將有助於提升對拒絕毒品計畫的接受率。

謝章威 ,資管碩二

邯鄲學步的感覺(李佩樺)

在一上課時,老師就提到最近科管所最夯的話題-教育部來函要我們將MBA更名為MSc,雖然剛聽到這個消息時很震驚,不過心理倒是有了很多想法。

其實在國外,MBA跟MSc劃分的是很清楚的,只是在台灣,幾乎不管什麼管理學院都統稱MBA。教育部這個更名的動作,其實更有助於我們與世界接軌,我們接受的教育訓練不只是讓我們成為一個企業管理的通才(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更讓我們具有專精的能力,至於這個專業能力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創新吧!

我們科管所的學生除了擁有科技的背景之外,更強調的是獨立思考與創新的創意思維,MSc(Master of Science in Innovation)其實才是最能表現我們優點的名稱。另外一方面,我也不禁想反問自己那麼所謂創新到底是什麼?「創新」這個聽起來似乎不切實際的名詞,真的可以讓我們到了職場上成為一種專業嗎?在科管所未來的兩年裡,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夠在職場上成為一個創新的先驅者?

雖然這些答案都還有待我去慢慢發掘,但是我知道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勇於承擔責任、不會侷限自己的天馬行空、勇敢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這是我給自己目標,期許自己真的能夠往這個方向不斷前進!

此外,老師介紹了美國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其實現在許多國外的商學院與企業都有推出「設計管理」的課程,把設計思維更深層的推廣到組織架構、營運模式等等,讓這兩個原本陌生的領域更加緊密重合。顯然設計這個概念,已經不再只是產品製造的步驟,而變成了企業經營的一種決策思維。

我認為這是因為身為一個設計者,或是擁有設計者的思維,本身就是要從多元文化與多元思考出發,大量吸收社會經驗,並且長期觀察社會風氣的脈動,才能掌握到潮流的最前端。而這正符合了商業經營中在做決策前需要大量收集資訊、善用不同的觀點去傾聽客戶的需求,並且不斷追求創新等等的特質。其實結合上面提到的,這種設計思維也正可以成為我們科管所的特色,利用管理領導設計,為自己加值,這種創新也許將成為我們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最後,在個案討論時,我們這星期要為聯合報設計新的頭版樣式。在討論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了要保留聯合報的優勢:正派、豐富的內文,希望改善聯合報一向給人髒髒舊舊、立場偏頗及圖片很少的既定印象。因此我們設計了藍綠融合的新logo、加入大師觀點、放大圖片、改善紙質等等。

但是我們其實思考的並不周全,在我們討論過程中,我們大家只想到要創新,卻忽略了原本客群的需要,假設這是真的專案,我們很可能為了開發少數的新客源,卻流失掉了大量的舊客戶,導致整個企業垮掉!回家後想想,在討論的當下,我們都太專注在「創新」,卻忘了要換個思維站在「舊立場」考慮,我們想要增加自己的特色,卻把自己變成了四不像,頗有一種邯鄲學步的感覺。

原來有時候我急於要跳出小框框看事情,卻沒發現自己只是又跳進另外一個小框框裡!想要跳脫框架的去創新卻又不失根本,下次討論時我們應該要更周詳,多考慮一些不同的立場,才能看到自己的盲點!

創新與擴散10/12 課後心得
科管碩一甲 李佩樺

人不一定是理性的(陳慧君)

人不一定是理性的

經濟學的理論與假設,都是以「人是理性的」為前提。但人的理性也會有當機的時候,聰明的人就懂得利用人的不理性,不然就不會有卡刷爆了之類的問題!理性與感性是並存的,這也影響了決策行為,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對人性了解多少,似乎成為一個非常有利的武器,因為課本上沒有寫,也因為這是需要觀察與體驗才會了解的秘密。

Design thinking

為什麼史丹佛大學只給予設計觀念與知識,不給設計學位,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甚至修過學程的學生在業界還更搶手?「設計」除了學習如何製作,還需進一步思考如何掌控產品功能。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並學習到底什麼是基本的需求、什麼東西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也就是在深入的體悟到真正的需求後,才能將這些需求轉為產品和服務。如手掌把手可能是以人之間的互動取代冰冷的金屬把手、單車上的咖啡杯架設計等等。設計需要創新的想法,不同角度的觀察與分析,也許史丹佛提供的是一個「多元環境」,和一個培養「轉換思維」與「敏感度」能力的課程,而不只是單純的設計技術教學!

創新的本質

在報紙redesign的任務中,大家發揮各式各樣的創意,做出的成品卻偏離了報紙本身的「功能」。科技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運用大量智慧的高深「技術」是否真的符合人性?科技的發展本應是為了改善生活,但這個目的有沒有被改變呢?打電話到某公司,回應的是語音系統,在輸入一堆資料後,還要轉接來轉接去,這樣的功能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創新採納與擴散-10.12]
Lesson learned
陳慧君 科管碩一

除掉舊客層?(楊貽叡)

科管所鼓勵創意、創新、創業,但在在今天替聯合報設計新頭版的過程中,我不禁想到,其實在這三個階段所要負的風險是越來越大的,創意也許只是天馬行空可以胡思亂想,創新就要開始把思想寫成計畫或開始探討,創業就是把整個plan實行,要考慮的不只是創意,而是合不合用、能不能行。

KAP斷層讓我想起以前考數學考試的時間都很短,當時是說以訓練你熟練的程度為目標,但很多補習班有時卻連道理都不教,專門教學生猜題以及背公式的竅門,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有補習的人考比較高,會的人就不一定了,所以原本的好意,卻被扭曲,這是否是補習班這種課後組織的創新帶來的壞處?

再發明雖然能解決部分相容性的問題,但是否會改變整個發明的初衷呢?像很多同學把聯合報有改顏色、改排版、剃除掉很多政治的內容,也許能吸引年輕的客層,但會不會也把舊有的客層去除掉?或是改變內容的呈現形式,是否也影響到了整個報社背後的組織權力模式?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楊貽叡

右腦思考的世界(楊純芳)

頭版的創新設計

聯合報的頭版設計,課堂上很多人的設計都很酷炫,但就我的觀察而言,與其說是創意,何不說是「搞怪」,因為太多的創新對我們來說是不適用的。通常報紙頭版的意義在於告知大眾每日最重要之新聞,若頭版就單以照片為主,無文字為輔、更無主題性,這樣也許給了讀者很多的選擇,但卻失去了傳達重要訊息的功能。因此創新的設計,也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創新的實用性與可行性。

Design thinking的重要性

設計思維越來越重要,這在溫肇東老師的課也有提及。現在,「設計」不再只是設計師的事,我們不一定要很會畫畫、或是像藝術家一樣雕塑人像、或捏陶等,而是要融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值得注意的是,設計與創新密不可分,如何讓自己擁有設計與創新思維,並有使用的能力,這點非常的重要,也是我未來在研究所要學習的。

右腦思考的世界

Daniel Pink—the right brainer will rule the future.
右腦思考,也就是圖像設計思考,在未來越來越重要。想在職場上保持高度競爭力,除左腦的邏輯思考,更需要右腦藝術的、有同理心的、富創意的思考。改善已經存在的產品並不夠,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夠創新。經過了許多網路上的測驗,發現我自己是個左腦思考的人,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可以使自己多用右腦去思考,將創意融入生活中。

創新採納與擴散2010.10.14
科碩甲99 楊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