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也許是制度錯了(陳宛渝)

早期獲知者

在課堂中討論到早期獲知者的特性,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假如要合購,你會找誰幫忙。而當天晚上我有了相似的體會,每年化妝品品牌推出的聖誕彩妝,都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加上我希望搭配周年慶的折扣,所以,我總是會利用網路搜尋國外的網站,希望早一步獲得資訊,因為國外上市的日期多數比台灣早一個月左右。

通常我都會找到不錯的心得分享文,而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會專注的閱讀英文的網頁。從這個例子中,我似乎是彩妝新品的早期的獲知者。從這個親身經歷中,我有個感想,因為這類型的彩妝品常常是限量的,而我常常利用早一步獲得的資訊,決定是否購買,所以即使是很熱門的東西,我仍然可以買到,但是,接著我就會反思,簡單的購物行為,有必要這麼累人嘛?!

但換個角度想,這種限量商品,讓最想要買的人買到,似乎比較符合效益,因為肯花時間是先去蒐尋資訊的人,應該是最想要這樣的東西的人。站在這個角度想,廠商利用針對早期獲知者的策略,希望吸引他們的目光,似乎就變得不太需要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於是,我歸納出應該先了解商品的定位,是限量商品,還是一般性的商品,再針對早期獲知者有一定的策略。

也許是制度錯了

和決策相關例子中,畢業前達到多少英文成績標準的案例,使我感受很大。其時我大學時就面臨類似的情境,台大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GEPT中高級的初試或是同等,假如沒有通過者,補救方式是要修習兩學期、零學分的進階英文。通過考試的規定已經實行多年了,在早期是沒有補救措施的,但因為太多人因此而無法畢業,才有替代方案的實現。

我不禁會想,在施行替代方案前,為何沒先思考是否制度錯誤了,不應該以強迫的方式增進學生英文能力,而施行的補救方案又過於粗糙,我覺得並沒有實際增加到英文能力,課堂的作業和考試又很繁瑣,有點浪費教育資源的感覺。因此,同學們提出的鼓勵方式,自動自發的學習英文,我特別喜愛這樣的方法,在過往的學習經驗中,可以選擇的學習方式,通常效果是最好的,也會讓人特別得懂著珍惜那樣的學習機會。

來了新的,舊的卻去了

在聯合報的案例中,很多組同樣未考慮到的問題是,因為想要創新,而大幅的改變報紙的風格,反而忘了聯合報本身的讀者結構,可能吸引了新的消費者,但卻忽略了舊的,甚至使舊的讀者流失。但很多創新卻往往面臨這樣的兩難,沒有一樣策略是可以吸引到雙邊的消費者的。

我也想到一個類似的例子,台灣在開放陸客來台之後,反而造成本來的日韓觀光客銳減,就是不是件好事,到是見仁見智。但引申到報紙的例子,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吸引到新的使用者,卻流失部分舊有的,另一個只針對舊的消費者的改良策略。兩相比較之後,前者犧牲部份的方法,也許可能是較好的,但人們真的會做這樣的選擇嗎?放棄,似乎不是那樣的容易。


創新的採納與擴散心得
科碩一 陳宛渝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