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大眾其實根本不需要(蔡齡瑄)

產品本身未必要持續創新

上課時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圖,圖裡顯示產品創新到了一定尖峰後便快速下降,後期主要進行製程創新,老師問我們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之外,也以莎士比亞當作例子,為什麼莎士比亞的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改變,那還有什麼是可以改變的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去想到一個說詞,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像是在問經典為何是經典一樣,一個經典作品,觀眾期望看到的內容基本上會與原架構一樣,也就是,對於經典本身內容創新的期望是不高甚或是沒有的。我曾想過類似的問題,但難以有一個答案,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至今仍深為人知,他會如此備受尊崇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寫到這樣劇情的故事,亦或是它是出自於莎士比亞手中的關係呢?

這些問題都可以持續去做發想,但是除此之外,我想這個例子也提醒了我,很神奇地,有些產品不需要本身一直去做大幅創新也會大受歡迎,像是可樂它的配方也將近百年仍然不衰,這些產品基本上已經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有時候我們反而要注意是否還要持續做創新,我們會不會做了太多的改革但是忽略了大眾其實根本不需要呢?

動手做,具體化你的想法

為了趨勢科技的案子,我們除了用圖表示我們的想法外,也用樂高具體化實際的作法,我發現用圖畫用想的用說的很容易,但動手做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發現了「限制」,你必須根據你手邊有的東西盡量做出想要的實體。這讓我體會到要實行創新想法是不容易的,因為會有實際上的限制,要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情況下或是要如何能夠突破限制的情況下實行,動手做可以說是執行創新的第一步,藉由這個步驟才能夠比較真正去體會創新的困境在哪裡?痛點在哪邊? 進而能夠去解決問題,進行創新。

能夠看得見是重要的!

創新是否能快速擴散有以下幾點是可以去思考的,像是相對優勢、相容性等等,其中有一項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就是「可觀察性」。以農業擴散的例子來說,許多農夫都要視其他率先試用者是否有更好的改善才會使用,過去提到過禁菸的例子(媒體的宣導)等也是,我認為「眼見為憑」在創新的擴散中是一個重要的思考點,當許多人都看到了成效或是大部分的人都在採用,創新的採納也會更順利的進行著。

0 意見:

張貼留言